Home

痾!怎麼又是野菜!😂 …

紀念值得紀念的日常

痾!怎麼又是野菜!😂 …

2022-01-22

以前總是嫌棄野菜,普通就算了還帶點苦味,講真實在不解長輩熱愛野菜的執著是什麼!😆

即使餐桌上不缺,仍然可見野菜作為配角佔據著餐桌。

一道菜吧!我心想,反正在山野邊遍佈生長,動手採採就有,免費又養生不吃白不吃。

直到看山不是山大徹大悟了,才開始了解每次回到家餐桌上少不了的野菜的真正意義!

1. 甜蜜的嘮叨

長輩最愛念年輕人要多吃菜,我猜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被唸過來的吧!

『肉吃拿麼多,要多吃菜,想要三高喔你!』

『你現在不吃,醫院裡面吃啦以後!』

Sama(山萵苣)很好吃,大都市你買不到!

就這樣一代傳一代,嘮嘮叨叨換句話說其實就是老人家表達關切最直接的方式。

2.苦的,才甜

原住民樂天個性的養成,八九不離十應該是吃了很多野菜,苦味吃多了就不苦,反而開始甜了。

當苦味變成家常便飯,變成甘之如飴的新味覺,在社會上經歷的複雜也就顯德無關緊要了。

3.儀式感

『電子情書』的導演Nora Ephron寫過一句話:『家人,就是晚餐吃著同樣食物的一群人』。

而吃著野菜的你我,即便大家因為工作的關係各分東西,鮮少見面,餐桌上出現的野菜卻連結了我們對家、家人、朋友的想念,讓身處的位置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這是不管A幾的和牛等高級食材都做不到的。

這是我們習以為常,貫穿在日常的儀式感,因為毫不起眼才更顯深刻!

就像料理鼠王裡美食評論家吃了一口Ratatouille之後,瞬間被拉回到了童年,回到陌生卻又無比熟悉的場景,也找回了對美食的初衷。

在傳統生活裡,阿美族人通常都會一大早外出採集當日所需的野菜,近中午時豐收歸來,多的,分享給左鄰右舍。

這種喜歡分享的天性,也淺移默化的定義了M’loma,款待每一位來光顧的客人,如左鄰右舍一樣。

這時候野菜就不只是野菜了,儘管依舊平凡,卻是聯繫你和我最誠摯的媒介。

Bon Appétit

喜歡台東嗎?要不寄一份給你!

我們保證不寄垃圾! 了解更多資訊請參考隱私權政策